6月23日,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所谓的“不歧视台湾法案”,试图支持台湾地区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。 就在同一天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抵达新加坡剑指南海,北约秘书长突然要求成员国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%。 更令人警觉的是,台独分子竟叫嚣要“先发制人”打击大陆目标。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,是美国在伊以冲突后立即调转枪口对准中国的战略转向。 当美军太平洋舰队大量军舰趴窝,仅剩3艘核潜艇能活动时,这些挑衅是真有实力支撑,还是虚张声势? 解放军海警舰艇突入东沙岛24海里、新型高超音速武器即将亮相、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等反制措施已经悄然展开 。
美国众议院以“口头无异议”方式全票通过“不歧视台湾法案”,要求美国政府支持台湾以“非主权实体”身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。 提案议员声称台湾是“全球第21大经济体”,半导体产业占全球90%,需“强化金融韧性”。 但IMF章程明确规定仅主权国家可加入,美国此举实为制造“两个中国”的政治操弄 。
北约秘书长吕特紧随其后,宣称中国军工产能“前所未有”,鼓动成员国将军费提至GDP的5%。 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编队高调停靠新加坡,计划联合19国在南海军演,日本驱逐舰同步穿越台海。 讽刺的是,这艘英国航母搭载的F-35B战机数量仅相当于中国山东舰歼-15的一半,且英国海军预算连续三年缩水8% 。
台岛内“台独”势力配合演出。 赖清德抛出“团结国家十讲”,妄称“中国从未统治台湾”,遭国台办定性为“对历史的歪曲和践踏”。 绿营名嘴吴嘉隆更疯狂叫嚣台军应“学以色列先发制人”,打击大陆电厂和军事设施,全然不顾台军导弹密度仅为以色列五分之一、全岛预警时间不足15分钟的残酷现实 。
大陆的反制迅疾而精准。 海警3302舰突入东沙岛24海里范围,依据《海警法》实施常态化巡航,形成法律与军事的双重威慑。 解放军74架次战机和6艘军舰在英舰穿越台海次日展开战备警巡,用行动宣告“伸手必断腕” 。
军事技术层面,解放军宣布将在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中亮相三款新型高超音速武器。 这些武器具备 20马赫的突防速度 ,可无视西太所有美军反导系统。 10月25日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活动则将展示《开罗宣言》原始档案,向国际社会重申台湾归属的法理铁证 。
美国战略暴露三大矛盾。 一方面,美军太平洋舰队陷入瘫痪:40%舰艇趴窝维修,能活动的核潜艇仅剩3艘,“尼米兹”号航母带病执勤。 另一方面,美国仍强推“东亚乌克兰”计划,未来5年拟向台提供100亿美元军援,加速交付F-16V战机和鱼叉导弹 。
更荒诞的是,美方要求台当局制定“焦土政策”,必要时炸毁台积电工厂。 这与所谓“保护台湾”的宣言截然相反,暴露“毁台”非“护台”的本质。 台湾对大陆年贸易顺差高达1200亿美元,占其GDP的30%,大陆市场掌握台半导体产业命脉 。
中美博弈的底层逻辑清晰可见。 特朗普政府试图以台湾为筹码,换取中方在美债认购和关税问题上的让步。 但大陆早已掌控区域主导权:福建舰服役在即,火箭军东风-26反舰导弹形成“区域拒止”能力,美军航母是否缺席均无法改变力量平衡 。
国际规则战场,中国作为IMF第三大股东国,对85%投票权门槛的议题拥有实际否决权。 183国承认一中原则,RCEP整合亚太产业链,持续弱化美国同盟体系。 当美国智库兵推显示“美军在西太平洋难胜解放军”,所谓“协防台湾”的承诺更显苍白 。
台独势力的末日焦虑正在加剧。 赖清德团队频繁向美国国会递交“军售愿望清单”,暴露其在解放军常态化巡航下的战略恐慌。 美国“2049研究所”警告:台独冒险言论可能触发灾难性误判,将2300万民众安全当作赌注 。
股票配资论坛在哪里找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